位于江浙沪中心位置,这个古镇却没有商业化,当地生活朴素而养人
江南古镇如林,每个古镇都有自己的特色,吸引着与之性格相类似的游客。也有一些古镇,因为过度商业化,反而给人造成了江南古镇等同于商业化、同质化的印象。但其实,更多江南古镇其自身的特色是很有魅力的,也许名气没有那么大而不为人所知。
来到黎里,就有这样的感觉,这座古镇地理上很有趣,位于江浙沪的腹地,距离上海、苏州、杭州的位置都不远,尤其是距离上海只有60多公里。天然的地理位置,却没有让古镇被过度商业化,当地的生活依然朴素而养人,水乡风情浓郁,文化上一脉相承。
黎里古镇水道纵横、湖荡密布,水多,桥多,地地道道的水乡景观。而其还有个自身特色,就是弄堂多,其弄堂之多,开辟了江南之最。至今保留下来的弄堂,明的有25条,暗的有90条,有11条超过了百米。最宽的有1.6米,最窄的有0.7米。
黎里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棚廊,长长的棚廊,又与大部分的江南古镇有区别。棚廊下,显示着是一条悠然长情的小路,若是傍晚的光线落下,又或者入夜后灯光的点亮后,小路走起来就会特别有感觉,好像人与景观融为了一体似的。当然,若是下雨,则另有一番情趣,望着水滴从棚廊上滴落下来,好像人生也浓缩在其中似的。
似乎,每个江南古镇,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。
黎里的特色是油墩和鸡爪。游客来此必然要品尝这两种小吃。油墩的故事与乾隆联系在了一起,据说因为吴江水道纵横,容易迷路,乾隆等人在此迷路,饥肠辘辘,于是吃了当地人用糯米粉包的豆沙馅,炸出来的糕点,不仅好吃,还很解饿。吃过之后,乾隆美滋滋地给这个糕点起名叫油墩。如果是江南,或者京城地区,只要出名一点的美食,总要和乾隆沾点关系。看来,这哥们儿太喜欢到处玩儿,到处吃了。
不过,对于我们现代人的胃口来说,油墩浅尝好吃,吃多了会有点腻。我们建议黎里最出名的油墩小店里的老太们,是否改良一下,做的小巧一些,包装再精致一些。但老太们回复说,我们的油墩,就是要量大而足的。看来,镇子上的人,思想上还是很淳朴的。
另外,有名的就是鸡爪,酸中带甜,甜中带辣,是下酒最好的小菜。试想一下,若在廊桥中散步,望着雨蒙蒙的江南天气,情由心生,啃一口鸡爪….这凡世的滋味,酸甜苦辣,随着咀嚼声,思绪荡漾在黎里宁静的空气之中。
需解释一番,这油墩和鸡爪,纯粹自来水抒情,而非广告撰写,因为根本就不愁卖。油墩每天卖完了就关门,晚上去可能就没有了。
黎里的历史文化韵味也很足,这里是柳亚子的故乡,书香门气十足。有趣的是,我们中秋在黎里,还遇到了他们一个风格独特的传统,就是“中秋显宝”。据说,这种“中秋显宝”的历史,已经有700多年了。
“中秋显宝”,就是各家把自己的宝贝拿出来,让所有人鉴赏和讨论一番。也可以用俺们凡人粗浅的理解,就是把自己家宝贝拿出来,显摆一番。不过,这些宝贝,通常不是那些金银首饰,而是名人字画、古书古器等等。古人在中秋明月之下,把家中藏宝拿出来,与人共赏,多有意境啊。我想,现代社会这种快节奏,忙碌,与人沟通减少的情况下,对于这些意在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老传统,变得越少越少了,生活也越来越索然无味了。
黎里,或是其他古镇,大可以走马观花,一会就看完,但如果真正细品其内涵,恐怕还要驻足一下,多待一待才行。经过古镇的每一处街角,每一个弄堂,都是历史从身旁擦肩而过。
作者:迟雪松